孩子該不該玩電子遊戲 ?
任何遊戲都可以玩,但需要有規則 ,從單純的遊戲中創造出更多的教育價值,讓孩子受益 ,讓家庭受益。
對於是否能夠玩“電子遊戲”或者“網絡遊戲”,現在存在兩個觀點。很有意思的是讓我想到當年在慕尼黑讀書時 ,著名的社會學教授告訴我的一段話:啤酒是個好東西,但喝多了就成啤酒肚了。
我也想說,網絡和遊戲都是好東西 ,我們不能走極端的認爲他好,也不能完全看不到弊端 ,所以我對待這兩種觀點的看法是:
觀點一:孩子挺好不要玩電子遊戲 ,有害無益
任何遊戲都可以玩 ,但需要有規則 ,從單純的遊戲中創造出更多的教育價值,讓孩子受益,讓家庭受益。
電子遊戲是遊戲的一種 ,不過是這種遊戲採用了更加生動的展現方式和更便捷的特點讓孩子們更加喜歡 。任何一種行爲都有其優點也必有其弱點,學習類的電子遊戲可以讓孩子們使用平時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歷史類的電子遊戲也能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校到相關的歷史知識 。比較電子遊戲的優點,其弱點主要體現在孩子們一旦進入電子遊戲 ,對遊戲時間的控制減弱 ,並且長時間的在封閉的獨立遊戲時間內,減少了與外界的自然接觸 ,從而阻礙了社會能力的發展。
第一 ,電子遊戲需要進行選擇 。父母可以對電子遊戲進行選擇,這樣可以確保遊戲內容的健康性並且也能找到一些能夠提供學習機會的電子遊戲 。
第二,陪孩子一起玩。父母可以加入遊戲過程中,既可以瞭解遊戲的具體情況又可以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孩子因爲玩遊戲而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會。
最後,任何一種遊戲都需要規則,不僅僅是電子遊戲 。孩子們通常一天電子遊戲的時間不能超過45分鐘 ,並且中間還需要有間斷。所以 ,這些規則都是在孩子開始遊戲之前或者是購買相關設備之前需要確定的,如果是和歷史內容相關的遊戲,還可以藉此機會購買一些相關圖書,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
溫馨貼士:
孩子們喜歡電子遊戲的普遍性向我們傳遞了兩個信息,一個是他們的生活需要增加豐富多彩的內容而不是單一的重複,另外是我們現在孩子社交缺失讓孩子們只能在“電子設備”中找到一種社交的滿足。
孩子們喜歡電子遊戲的原因是因爲他們個體的需要,我們應該創造出更多的機會滿足孩子們成長的心理需要 ,而不是簡單的讓電子遊戲成爲我們失誤的“替罪羊”。
觀點二:孩子上網,弊大於利 ,堅決反對
現在的孩子,是不可能讓他們脫離網絡環境成長的。小學生的學校家庭作業就有需要上網查找資料了 ,更多的信息來源也是來自於網絡 ,以後更多的作業提交,學校的申請也會利用網絡手段完成。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既然成年人都無法迴避這樣的改變,又怎麼能夠簡單的反對孩子們上網呢?
既然目前上網出現了“弊大於利”的情況,所以我們需要找到讓上網變成“利大於弊”的方法。
首先,上網的目的需要明確。網絡是提供快速信息的極佳來源 ,可以節省時間和擴大信息資料 。孩子們上網的原因絕大多數也在於查找網絡資料和提交作業。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確定上網的目的 ,這樣也能掌握孩子上網所需要的時間 。
其次 ,需要讓孩子們學會的是如何正確的判斷信息 。瀏覽網頁的時候 ,我們對於一些不利信息的網頁出現是防不勝防 ,除了安裝一些“網絡清潔”工具之外,我們還需要讓孩子們學會判斷信息的方法。正如美國教育部公佈的二十一世紀個性人才的標準中明確提出,“個性人才的條件之一是能夠聰明的判斷信息”。
結語:
孩子是在一個真實的社會中成長 ,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包含了各種積極和消極的因素 ,如果我們只讓孩子在一個純淨的環境中成長 ,那結果就是他對社會環境的要求的真空性需要 ,一旦脫離了我們所設計的虛假的純真空型環境 ,那他的身體機能就會受到破壞。所以,作爲成年人的我們也需要真實的面對社會的變化,冷靜的分析問題積極的幫助孩子們的成長。
- 上一篇:"隔代教育"帶來的隱患,你瞭解嗎?
- 下一篇: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