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興趣從發現開始
我們都知道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給予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就是他們需要的東西 。成人家長不應該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給孩子選擇興趣 。首先得瞭解到孩子的興趣點在哪兒 ,根據興趣來爲孩子們做出選擇。千萬不能盲目的跟風、追從 。
孩子的興趣 ,是父母培養起來的嗎?”這個毫無疑問的問題 ,卻有另外一種解讀:“孩子的興趣,是父母發現出來的!”
作爲社會公共觀念的“興趣” ,總是風水輪流轉:媽媽小時候 ,書法很流行,一根毛筆一張紙就可以了;現在 ,放一臺很大的鋼琴在家裏,努力使孩子的屁股穩坐在琴凳上,彈一曲高雅。媽媽小時候,可能沒有成爲父母眼中的書法達人;而現在的孩子,也多數讓鋼琴成爲家裏的一道擺設 。社會上的興趣班,幾乎都是迎合社會潮流而誕生的 ,不帶孩子去學 ,父母們擔心孩子不入潮流,被社會孤立。
“你家孩子在哪裏學鋼琴?”如果有人這樣問你 ,而你孩子沒有在學,恐怕回答起來心裏竊竊的 。就像媽媽們都學開車了 ,如果有人問你:“你的車停哪裏?”而你卻是打的來的 ,甚至坐公交來的,可能不好意思說出口。
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人是社會性動物,與大衆的觀念保持一致 ,纔有安全感;因此,讓孩子去學習社會上的各種興趣班,無可厚非。如果帶着孩子去興趣班,遇上了他所喜歡的 ,那也是值得慶幸的事 。但是,更值得珍視的“興趣”,是孩子自身的興趣,那些來自於日常生活中誕生的興趣點,被父母細心觀察到 ,併爲他提供成長的土壤,最終茁壯成長。
孩子喜歡玩小汽車 ,各種各樣的汽車 ,他都要買:卡車、吊車、消防車、出租車、救護車、吉普車、挖掘機……,結果,他對汽車的功能、標誌、以及許多知識,都很學問,往往一個4、5歲的孩子 ,讓大人自嘆不如。當大人循着孩子興趣的蹤跡 ,去滿足孩子的學習與探索的慾望 ,孩子就會將這條路走得很遠。
生活中充滿了許多可能性 ,孩子人生的奇蹟 ,往往就發生在生活之中。因此,與其“按圖索驥”去培養孩子的興趣,還不如去留心觀察孩子自己的興趣;他的興趣,就像一顆種子,有了這顆種子 ,你再去澆水施肥,才能開花結果;如果沒有這顆種子,你再努力,也是徒勞。
不同月齡有不同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 ,由身體與精神的成長影響 ,在不同的月齡段 ,會此消彼長 。7、8個月齡的孩子 ,喜歡爬行,你讓他安靜地坐下來,幾乎辦不到;11月齡的孩子 ,喜歡扶着沙發站起來 ,甚至扶着你的手 ,邁幾步;1歲多的孩子 ,喜歡走路,不滿足於在客廳裏走 ,更喜歡在空闊的小區走;再過半年 ,當他喜歡上跑,再也在家呆不住了,老嚷着出去。
這些是在孩子大運動方面產生的興趣里程碑 。當孩子愛爬時 ,對他最好的鼓勵 ,就是把客廳的雜物騰開,空出一片自由天地;而不是以地上髒爲理由,把他放在牀上、或者嬰兒車裏,把他的興趣掐滅 。經歷了自由爬行的孩子,不僅四肢肌肉強健,感覺統合能力得到發展 ,而且心、肺的機能也更加有力。
在0-6歲階段 ,孩子絕大多數的興趣,都來自於他身體與精神成長的需要;而孩子自己的需要 ,大人很難猜測,他的心,畢竟隔着肚皮;因此,父母要做的 ,不是猜測,而是觀察,從孩子表現,去發現他的興趣 。一件事 ,能做很久的 ,那是孩子的興趣;今天做 ,明天做,後天還要做的,那也一定是孩子的興趣。當孩子2歲後,總是想參與家務 ,大人幹什麼,都想幫着做;實際上,他可能並不是“伸出援手” ,而是想通過幹家務活,實現個人的價值,獲得在家庭社會裏的地位 。
3、4歲的孩子,喜歡到處畫 ,不滿足於在本子上畫 ,甚至畫到了沙發、牀頭、牆面 ,那是他到了書寫與繪畫敏感期 ,此時可以讓他們使用魔客塗畫樂 ,體驗4D互動AR塗畫本的樂趣;喜歡閱讀的孩子,會纏着你講故事,可能故事已經講過幾十遍了 ,還興趣不減 。父母觀察到,孩子越小 ,興趣持續的時間越短,一方面是因爲孩子容易受干擾,興趣容易被打斷;(www.zhichanGSHi.coM) 另一方面,則說明他的成長日新月異 ,短短一歲,從躺、翻身、坐、爬、扶立、巡行、站立、行走,已經經歷了許多的人生階段 ,每個短暫的階段,都伴隨着精神層面的“升級換代” ,所以興趣也變化很快。
孩子在1至2歲過程中,會形成自我意識,逐步控制自己的行爲與思想 ,他的興趣也隨之變爲主動;2-3歲過程中,會形成社會意識,他注重人際關係與他人的感受 ,他的興趣也隨着受他人所影響;3-6歲過程中 ,幼兒園羣體生活,孩子個人的興趣 ,會與羣體的興趣 ,融合起來 ,這是他真正社會生活的起點。
作爲父母 ,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不必對他的興趣進行評判:是大衆的?還是小衆的?許多偉大的成就 ,都是誕生於微不足道的興趣,甚至是極其小衆的興趣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小衆的,纔是大衆的”;傳統的從衆觀念 ,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洗滌!因此,當發現孩子“莫名其妙”的興趣,你首先感到的不應是驚詫或失望,而應是欣喜。
不充當孩子興趣的拌腳石
如果你擁有了上述的觀念,就不怕孩子沒有興趣了;但是反過來,受考驗的會是你自己:能否對孩子充滿耐心?能否給孩子真正的自由,去發展自我?能否不把自己的偏見,強加給孩子?作爲中國父母,通常在這些地方摔跤:
1、當孩子沉浸在興趣之中,而父母卻不請自來,總想把自己的做法教給孩子,結果 ,打斷了孩子持續的思路;孩子內心的憤怒由然而生,不僅不願意聽你的想法,而且扔下事情一走了之 。孩子專注力不夠,背後往往都是受干擾的結果,而干擾多數來自於大人 。
2、大人總是像監控攝像頭一樣,身形不離地盯着孩子 ,哪怕在安全的家裏,也如此;出門了,更要把孩子牽在手裏,就像放風箏 ,自由的背後,總牽着一根繩索。孩子沒有自由 ,就不會放開手去探索 ,就難以產生持續的興趣,讓許多事情都淺嘗即止 ,沒有結果。而這種過度照管 ,會讓孩子身心疲憊,孩子有時表現出“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緊張心慌”、“沒有耐性”、“動不動就哭”、“推卸責任”……,許許多多的“症狀”,都是心理壓力所致 。
3、害怕孩子犯錯 。總是擔心孩子做得不夠好,當孩子犯錯時,急於去糾正 ,虎媽管不住嘴就批評上了,兔爸嘴上不說就動手替孩子幹上了 ,“罵”與“幫”,顯然是兩個極端;在興趣的事情上,孩子會不停的犯錯,而他根本不把錯當成挫折 ,反而激發他繼續探索與征服 ,直到解決了,獲得了內心的滿足 。父母的寬容 ,會讓孩子擁有這樣的心路歷程,他的能力就會得到釋放 ,人格就會得到建立。
4、跟不上孩子的興趣 。生物學家做過一個試驗:第一隻小白鼠 ,在籠裏只有吃喝;第二隻小白鼠,除了吃喝,還有玩具;第三小白鼠,除了吃喝、玩具,還有一隻同伴;結果,第一隻弱智,第二隻有智慧 ,第三隻出衆。這說明,沒有興趣的孩子 ,會弱智;獨自玩的 ,智慧平平;而與人一起玩的,分享經驗與情感 ,智商與情商超羣。由此可見,父母如果能成爲孩子的玩伴 ,培養與孩子共同的興趣 ,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是孩子的興趣要跟大人一樣,還是大人的興趣要跟孩子一樣?前者是多數父母的觀念 ,而後者,則是父母真正要去做的。父母需要從上述的觀點裏,去檢查自己過往的行爲,讓自己爲孩子的興趣護航,而非成爲阻礙。真正理解上面的內容很重要,孩子的興趣不是強加給他的,善於發現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 。
- 上一篇:不要把寶寶交給這四種老人帶
- 下一篇:如何處理小孩近視的問題
熱門文章閱讀
-
孩子該不該玩電子遊戲
?
任何遊戲都可以玩,但需要有規則 ,從單純的遊戲中創造出更...
-
"隔代教育"帶來的隱患,你瞭解嗎?
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爲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爲離婚而把孩...
-
你知道溺愛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嗎?
溺愛是一種不健全的愛 ,對孩子的溺愛可能說是很多父母的通...
-
許多身邊的玩具更適合孩子哦!
爸爸媽媽們總是會給孩子們買很多的玩具,但是昂貴的玩具並...